“北斗星·红传”耀星路,非遗薪火暖桑榆——语言与传播学院“薪火传新,乡心服务”乡村实践队河下镇非遗传承实践纪实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的指引下,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以“北斗星·红传”党建品牌为引领,组织“薪火传新,乡心服务”乡村实践队深入基层,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7月7日,实践队走进河下镇颐养之家,开展“非遗剪纸传温情,陪伴倾听话乡愁”主题活动,以文化为纽带,架起青春与乡土的连心桥,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篇章。
抵达河下镇颐养之家后,队员们首先将提前准备好的慰问品一一分发到老人手中。这些慰问品或许并不贵重,却饱含着队员们对老人深深的关怀与敬意。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亲切地和他们拉起家常,耐心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和生活中的点滴。一时间,屋内充满了温馨的氛围,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队员的心田,也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关爱他人所带来的满足与幸福。
关爱老人
随后,实践队员们有序将非遗剪纸、传统拓印、创意钻石画等文化体验物资陈列于活动室。这些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创意的物料,是实践队为活动量身打造的文化载体。在准备过程中,队员们反复调试工具、整理材料,以细致入微的态度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对文化传承的严谨与热忱。
当活动正式开展时,实践队员化身文化传播使者,以专业且耐心的讲解,带领老人与孩子们走进非遗艺术世界。在剪纸教学中,队员们从折纸技巧到图案勾勒,从剪刀运用到细节雕琢,将千年剪纸技艺娓娓道来;拓印体验时,他们示范宣纸铺展、墨汁晕染的要领,让古老的拓印艺术焕发新生;钻石画创作环节,队员们则引导参与者发挥创意,用斑斓钻石装点美好生活图景。活动现场,青年与老幼的身影相互交织,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绚丽火花,欢声笑语回荡在颐养之家的每个角落,文化传承的种子在互动体验中悄然生根。
暑期社会实践
非遗剪纸传温情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主动承担起场地整理工作。他们仔细清扫纸屑、归整桌椅,将活动室恢复如初,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实践的责任意识。这份细致与担当,赢得了在场人员的一致赞誉。临别之际,颐养之家负责人热情邀请队员品尝当地自种西瓜,清甜的瓜香中,传递着村民对青年学子的认可与感激,更凝聚着校地共建的深厚情谊。
此次“非遗剪纸传温情,陪伴倾听话乡愁”活动,是语言与传播学院学子对“北斗星·红传”党建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文化振兴号召的有力行动。实践队以非遗文化为媒,将文化传承融入乡村关怀,既丰富了乡村老人与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非遗技艺在乡土间焕发活力;以真诚服务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出青春注脚,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使命担当。
未来,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薪火传新,乡心服务”乡村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北斗星·红传”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地方,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校对:方怡婷、吕斯凡
一审:王雄
二审:谢丽丽 | 终审:车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