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引航忆峥嵘,“红传”聚力续荣光——语言与传播学院“经纬承光”社会实践队探访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我院“北斗星•红传”品牌的思想内核,7月6日上午,语言与传播学院“经纬承光”大学生实践团队满怀崇敬之心,走进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开启了一场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刻之旅。团队以“北斗”为精神指引,以“红传”为使命担当,在抗战历史的长河中回溯往昔,让青春与红色记忆碰撞出炽热火花。
烽火岁月:镌刻史册的英雄壮歌
踏入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抗战历史展厅里,团队成员顺着时间脉络,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艰难处境,到赣西地区军民奋起反抗的英勇事迹,再到抗战胜利后的百废待兴,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锈迹斑斑的步枪、残破的军装、泛黄的书信,无声展现着革命先辈们为家国大义浴血奋战的坚毅。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大家详细了解了赣西地区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游击战术的灵活运用到群众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团队成员纷纷感慨:“这些珍贵的文物背后,是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红色传承:从历史记忆到精神滋养
在参观过程中,一些细节让队员们印象尤为深刻。展厅里,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绝笔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亲人的牵挂;一面饱经沧桑的战旗,虽边角磨损、颜色暗淡,却依然能让人想象出它在战场上迎风飘扬的模样。
参观期间,我们有幸遇到了博物馆开馆后的第一位游客,并对他进行了简短采访。得知他专程从四川而来,我们不禁好奇地询问其跋山涉水到访的缘由。他眼神坚定地回答:“我想看一看,那些从四川跟随部队来到赣西抗战的战士们走过的土地,听一听他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的事迹。”这份跨越千里的追寻,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
讲解员讲述的当地群众冒死为八路军送情报、捐物资的故事,更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队员们表示,这些具体而生动的细节,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可感,也让大家对“爱国主义”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的时代绽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在博物馆广场进行了简短的心得交流。此时,馆内已有陆陆续续的游客进入参观,他们或驻足凝视展品,或认真聆听讲解,那份专注与肃穆,与我们初到时的心情如出一辙。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看到那些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和平,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一位队员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而那位从四川而来的游客,以及这些陆续入馆的人们,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即便身处繁华盛世,人们依然没有迷失,没有忘却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红色的记忆始终在代代相传。
初心如磐:让红色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一段岁月凝聚一份力量,一种精神激励一代传承。此次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之旅,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与使命传承。“北斗”为引,指引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红传”为炬,照亮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道路。未来,“经纬承光”实践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担当之勇,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续写红色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
校对:方怡婷、吕斯凡
一审:王雄
二审:谢丽丽 | 终审:车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