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红传”燃乡韵,走读红史践初心——语言与传播学院“薪火传新,乡心服务”乡村实践队探寻红色印记纪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浪潮下,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薪火传新,乡心服务”乡村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罗坊彭家红色名村,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交融,更是青年学子们肩负时代使命,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诠释。
彭家村,这座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的红色名村,1930年10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制定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史称“罗坊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召集8名兴国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整理写出了著名的《兴国调查》。90余年过去,这片红色旧址已成为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践队一进入彭家村,便迅速投入到“聆听罗坊红色故事,书写关怀为民办事”活动中。队员们满怀敬意地为接受采访的老党员分发慰问品,每一份慰问品都承载着队员们对老党员深深的关怀与敬重。随后,队员们与老党员进行一对一深入采访。当询问“您是什么时候入党”时,老党员们眼中闪烁着光芒,深情回忆起自己入党的那一刻,那是他们人生中最神圣的时刻,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的起点;谈及“您的入党动机是什么”,他们质朴而坚定的回答,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那份纯粹的信仰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关于“红军在罗坊是否组织过群众活动”“村民是如何协助红军的”等问题,老党员们打开了话匣子,讲述着那段艰苦却热血的岁月,红军与村民鱼水情深,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队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这些珍贵的历史回忆,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着当年的波澜壮阔。
采访结束后,语言与传播学院开展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历史调研”的会议。在会议中,实践队一同观看了由彭家红色名村指导、拍摄的纪录片《一次伟大的调研》。影片中生动的画面、详实的资料,让队员们彻底理解到了当时毛泽东在罗坊调研的具体情况。从毛泽东与兴国农民促膝长谈,到深入了解农村各阶级状况,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刻探索与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队员们沉浸在影片中,内心被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所震撼,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当地的支部委员彭书记联合乡村实践队开展了主题为“防溺水安全”宣传会。彭书记详细介绍了彭家村周边水域情况以及以往发生的溺水事故案例,强调了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实践队队员们积极响应,认真学习防溺水知识与宣传技巧。随后,各位队员们深入乡村进行防溺水宣传工作。他们走村串户,向村民发放防溺水“六不准”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防溺水注意事项。
此次“三下乡”活动,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薪火传新,乡心服务”乡村实践队收获颇丰。队员们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服务乡村群众中锻炼了能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