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北斗”循光探双馆,“红传”承韵续天工——语言与传播学院“经纬承光”社会实践队探秘分宜双馆

日期: 2025/07/0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75日,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经纬承光”社会实践队以“北斗星·红传”党建品牌为引领,紧扣“红心向党·传韵致远”核心理念,走进分宜文化馆与图书馆,开启了一场探寻天工文化、触摸非遗脉络的青春之旅。队员们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追溯文明印记,让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奔涌激荡。

01一、馆中藏韵:天工文化的多维印记

踏入分宜文化馆,这座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的建筑,以独特的文化气质迎接访客。馆内通过数字化展示与实物陈列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呈现了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开启了对天工开物文化的深度探索。从承载着古代科技智慧、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中,窥见古代科技的智慧微光;在“纺纱、穿扣、刷布、织布”等工序还原的场景里,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制作技艺的精妙;于韵味十足的采茶戏展示区,聆听乡土风情里的文化回响。队员们凝视着这些承载岁月的展品,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厚重肌理。


暑期社会实践

02二、书里寻踪:天工智慧的文字回响

离开文化馆,队员们走进造型现代,藏书约23.5万册的分宜图书馆。这座配备智能化系统的现代化知识中心,凭借多功能分区营造出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而天工开物文献室更成为探寻文化根脉的关键一站。甫一入内,扑面而来的墨香与错落有致的书架令人震撼,浓厚的读书氛围更是感染着每一个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队员们走进天工开物文献室,翻开古朴厚重的《天工开物》古籍复刻版,泛黄的书页间跃动着千年智慧,队员们的目光很快被“乃服”篇吸引。书中对夏布制作工艺的记载,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从苎麻的种植收割,到剥皮浸泡、绩纱织布,需经“三煮三漂”去除胶质,以“绩麻”工序将纤维捻成细腻纱线,最终通过织布机交织成布。夏布的每道制作工序都凝结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技艺的苛求。

作为夏布重要产地,分宜的传统技艺所造就的布料,以轻薄透气、天然抑菌的特性彰显实用价值,更以独特纹理诠释东方美学。成品夏布质地轻薄透气,天然抑菌防蛀,是夏季衣物的绝佳选择。作为夏布重要产地,分宜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其成品不仅质地优良,更以独特纹理彰显东方美学。摩挲书页间,队员们仿佛触摸到古代匠人的温度,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纺织智慧的精妙绝伦,也为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感到由衷的自豪。

《天工开物》文献室

03三、薪火相传:青春担当的传承誓言

当图书馆的光影渐黯,“经纬承光”实践队此次的双馆探秘之旅亦步入尾声,但天工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回响却在队员们心中激起了经久不衰的涟漪。在“北斗星·红传”党建品牌的引领下,队员们穿梭于泛黄的古籍之间,驻足于珍贵的展品之前,不仅深度沉浸于《天工开物》的文化底蕴,解锁了其孕育出的独特地域文明密码,更是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文化传承之路漫长无垠,这并非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作为江西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北斗星·红传”党建品牌下的特色社会实践队伍,“经纬承光”实践队的青年队员们将继续以青春为笔、热忱为墨,让“北斗”指引探索方向,以“红传”延续非遗薪火,把文化传承使命融入党建引领实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途上坚定前行,用坚实脚步丈量文明厚度,以赤子之心守护文化瑰宝,以蓬勃朝气书写新时代的传承华章。

校对:方怡婷、吕斯凡

一审:王雄

二审:谢丽丽 | 终审:车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