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分享|笔耕终破晓,研路终抵岸——罗淦
罗淦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1班
考研初试成绩:382分
录取学校:西南政法大学
录取专业:传播学
经验分享
我是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一班的罗淦,来自重庆,在2025年考研一志愿上岸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初试成绩是382分,政治77分,英一55分,专业课理论是124分,实务是126分。
以下是我的备考策略。
第一阶段:3-6月
确定报考院校,了解招生信息,结合今年的招录情况,看参考书目,大概每天都会学习3-4小时。
最开始就是开始“泛读+精读”参考书,“泛读”就是系统快速的浏览参考书目,在一周或者两周内,在明确的时间规划下,整体阅读书目,把看不懂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自己查阅资料,在泛读阶段,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能够快速了解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就是进入“精读”阶段,先看目录,整理框架,仔细理解具体内容,不断地加深印象,对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主要是记单词,《考研单词闪过》还加上手机软件碎片化记单词,在6月份要过完单词的一轮,看了田静老师的语法课,学习句子成分和长难句的拆分方法,碎片时间还可以看看田静公众号的每日一句长难句,开始看了唐迟的阅读课,也找了早年间的英语试题练手,一直保持手感。
第二阶段:7-8月
在这个阶段就是强化阶段了,在暑假我每天主要是学习9个小时左右,每个周会休息半天到一天,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而定。
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一轮背诵,如果原本的参考书目5本太多了,其中的大体内容,也差不多了解,可以去小红书去找学长学姐买笔记或看别人整理的背诵笔记,具体背诵还是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出题来规划。
在英语课程的选择上我觉得因人而异,可以先都看一下,找到自己适合的老师最重要。
开始看了完形填空加上继续看阅读的课程,阅读看了唐迟老师的课,也看了颉斌斌老师的阅读方法论,完形填空我开始看了刘晓燕老师的课,后来又看了易熙人老师的课。
还要练习,可以把15年前的阅读题和完形填空都做了,开始就是单篇阅读的练习,和后面就可以一整个阅读板块的练习,把握整体时间,做完后,看一看真题讲解,也可以对阅读中的长难句进行练习拆分,不懂得单词及时查询记忆,当然,单词的记忆一直贯穿考研的始终。
从暑假开始政治基础课程的学习,选择了徐涛老师的课,因为他的课确实很生动有趣,因为有iPad,所以没有买纸质版的资料,学习完基础知识,练习了徐涛老师《核心考案》每个章节的练习题,可以的话8月份可以买一下肖1000。
第三阶段:9-10月
专业课:在这时候其实就是输入和输出要逐渐结合的阶段,在9-10月,开始进行二轮背诵。10月份,(去找以往院校的真题或者小红书的模拟题)开始理论题型的练习,先是简单的名词解释题型,然后是简答、大题,最开始做题的时候重点练习方法,方法熟悉之后就要进行时间的掌握,对时间进行把握,一般做题的时间都是分值的1.2到1.5倍,一个5分的名词解释时间就应该把握在6到8分钟左右,其他题目以此类推。
英语:大小作文、翻译和新题型的课程可以慢慢看起来,作文我看了刘晓燕老师和石雷鹏老师,翻译看了唐静老师,新题型我看了刘琦老师,理论和实操必须同时进行,看了课就一定及时做题巩固,单词记忆不停,多练题多总结,不懂的单词一定去查,石雷鹏老师作文的功能句和刘晓燕老师的句子都要在背诵和练习应用。在这个阶段基本上22年之前的真题也做的差不多了。
政治:买了肖1000练题,同时基础课程也必须在9月结束,我还买了苍盾的小程序,刷了近年来政治真题,而且在这个阶段,各个老师的背诵手册也陆续出版,我是一个杂食党,背诵手册我买了腿姐的,还看了腿姐做选择题和答题的方法课,腿姐政治大题“点默析”法真的好用。
第四阶段:11-12月
在这个阶段,参考书目的背诵肯定还是要继续进行,更加重“输出”。
专业课:第三轮背诵,更重要的还是输出,系统的要做历年的真题,或者是网上买一些模拟题,卡时间做,自己进行模考。专题要继续学习,不断完善笔记,考前就只需要把笔记拿出来看一下,看一看自己的记录的金句和万金油的句子。
英语:用最近两年的真题做模拟,调整自己的做题时间,单词就重点背诵真题单词,重复出现的单词,大小作文的练习一定不能懈怠,二刷之前错的多的各类题型保持手感。
政治:肖八肖四必买,肖八选择题必做,肖四选择题和大题都是重中之重,大题更是逐题背诵,我当时背诵大题是看苏一的背诵课,他会把大题的框架理出来,还会补充知识点,并且还会用一些谐音梗来帮助记忆,很推荐!!不过近些年,政治反押题,腿姐背诵手册必备的知识点都建议看熟,重点语句背诵。
暖心寄语: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考验。在这条路上,大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请记住,每一次的努力都在靠近梦想。不要被外界干扰,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有好结果,祝愿大家都能成功上岸,实现梦想!
校对:方怡婷、吕斯凡
一审:王雄
二审:谢丽丽 | 终审:车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