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子风采

资助育青苗,逐梦启新航|语言与传播学院2025年寒假“资助宣传大使”宣讲活动(七)

日期: 2025/03/07


为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2025年寒假,语言与传播学院多位学子深入到家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绘制海报、现场讲解等方式,介绍了国家和学校的各类资助政策。下面,快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他们的宣讲过程吧!

作为一名曾受惠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学生,今年寒假,我带着感恩与责任回到了高中母校,向学弟学妹们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站在熟悉的教室讲台上,看着一张张对未来既期待又忐忑的面孔,我深知,这场宣讲不仅是政策的传递,更是一份希望的延续。

许多学弟学妹担心:“考上大学后,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对此,我首先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全链条”帮扶体系,涵盖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个阶段,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学费问题的“及时雨”。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本科、专科、高职)的新生或在校生,只要家庭经济困难,均可申请。本专科生每年最高可贷12000元,研究生可达16000元。毕业后有3年宽限期,期间仅需支付利息,极大减轻了还款压力。

对于暂时无法凑齐学费的学生,高校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先办理入学手续,再通过助学贷款或助学金补交费用。这一政策让无数寒门学子迈入校门时不再犹豫。

国家助学金: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三档(如我校标准为2600元、3700元、4800/年),覆盖农村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学生等群体。

国家奖学金与励志奖学金:前者奖励特别优秀的本科生(每年10000元),后者奖励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年6000元)

勤工助学:学校提供图书管理、学校食堂等岗位,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每月300-500元补助,既锻炼能力又缓解经济压力。

站在讲台上,我向学弟学妹们:“我和你们一样,曾为学费发愁。”我的父母是普通农民,家中还有年迈病弱且常年卧床的奶奶。高考后,面对民办学校高昂的学费,全家陷入沉默。直到班主任告诉我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我才鼓起勇气填报了志愿。

入学后,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解决了生活费如今,我想帮助其他的人,所以成为学院资助宣传大使。我深知,没有国家政策的托举,这些成长与荣誉都是空中楼阁。正如一位受助学生所说:“资助政策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一份‘你值得被看见’的认可。”

活动结束时,我向学弟学妹们发出倡议:

1.主动了解政策: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学校公告栏等渠道获取权威信息,避免因信息缺失错失机会。

2.勇敢申请资助:贫困不是耻辱,放弃梦想才是遗憾。提交材料时不必有心理负担,审核过程会严格保护隐私。

3.传递希望之火:鼓励大家将政策告诉身边的亲友,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

这次返校宣讲,让我再次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温度。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无数家庭走出困境的桥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关怀,更应将其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而国家的支持,会让这条奋斗之路少一分坎坷,多一份底气。”愿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能轻装上阵,勇敢追梦!

校对:方怡婷、曾鹏霞

一审:王雄

二审:谢丽丽 | 终审:车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