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传播学院举办“文化的五四与文学的五四”学术讲座
2024年11月6日下午,语言与传播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极具意义的讲座——“文化的五四与文学的五四”。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旭东博士担任主讲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
此次讲座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照片引起话题,刘教授进而抛出问题:为何一百年前推动古老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是一场文化运动而非科技革命?他深入剖析当时历史背景,强调文化运动在打破传统束缚、激发思想解放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
“五四”时期,新文化、新文学、新思想、新道德和新语言有机融合。五四新文学“巨星满天”,许多著名作家如璀璨星辰照亮时代,他们深知精神觉醒的重要性,成为一代关注民族命运的有识之士。同时,走向世界也是五四一代人的普遍行为,他们积极汲取先进思想文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打破了旧有的文化束缚,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教授深入分析五四文化与文学的四种独特品格: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大胆创新又坚守传统文化精髓;立本与开放相统一,立足本国文化又吸收外国优秀成果;渴求自由与勇于承担责任相呼应,追求自由创作空间又承担社会责任;深刻批判社会与无情解剖自己相辅相成,批判社会黑暗面的同时自我反思剖析。这四个品格可概括为五四那代人的三个头衔:新文学作家、国学大师、外国文学翻译家。
讲座最后,刘教授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收尾,优美的诗句仿佛将大家带回到那个充满诗意与激情的时代,让五四精神在听众心中熠熠生辉。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五四运动文化与文学内涵的宝贵机会,既有深度,又有高度,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浓厚兴趣,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刘旭东,文学博士,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曾获首届江西普通本科高校金牌教师,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其他省厅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西省文艺学会理事。
校对:方怡婷、曾鹏霞
一审:王雄
二审:谢丽丽 | 终审:车凤英